行业动态

冲刺面馆第一股和府捞面面临中式快餐围剿丨鹿财经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1 . 尽管面馆赛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总体来看,基本都是第三方加工下的标准化产品,这使得品牌能够规模化扩张,拥有从一家店迅速变成一百家店的能力,但也丧失了彼此之间的绝对竞争力。

  2 . 和府捞面正在加快集团化作战,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和府具有培育出第二增长曲线 . 实际上,投资者并不看重面馆的故事,他们只想投出中式快餐中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也意味着和府捞面不仅要和其它面馆品牌同台竞技,要与同样上市在即的老乡鸡、乡村基的连锁快餐品牌正面对垒。

  春节前夕,绝味食品603517)发布公告称: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参股的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侧面曝出和府捞面即将去海外IPO的消息。

  在新消费浪潮里的面馆赛道中,和府捞面算是较早的一批玩家。后者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中式连锁面馆。创始人李学林在入局餐饮之前,曾在江苏际通做3C品类,后来创办了和府捞面,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主打“书房里的养生面”和中国风。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40家。去年7月,和府捞面完成了近8亿元E轮融资,腾讯以及众多VC/PE入局,创下了连锁面馆当年最高融资纪录,并一举将自身估值拉升到了近70亿元。

  而根据和府捞面此前公布的数据,其日销售已突破15万碗面,年服务超5000万人次;全国店铺平均营业额为55万元/月,坪效达4800元/月,人效为5.5万元/月,客单价为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并已连续多年营收保持50%以上增长。

  另外,和府捞面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成功扭亏。2020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自古以来,面条在中国人的饮食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间也向来有“南米北面”的说法,但随着社会发展的人员的流通,这个区隔早已不甚明显,当前,面馆在全国各地,都早已随处可见。

  《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小吃快餐细分品类中,粉面的门店数占比达到了20.8%,已经超过米饭快餐,成为小吃快餐第一大细分品类。

  2021年,国内面馆赛道还迎来了前所未见的融资大潮。陈香贵、张拉拉、马记永、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一笔又一笔融资,几乎所有投消费的VC/PE都在找面馆。而其中,和府捞面可以说是最为亮眼的那个品牌。

  但某种程度上,和府捞面等面条品牌的兴起,本质上是坐享了疫情对大牌餐饮的冲击而带来的“小店红利”,同时,得益于Z世代人群的聚会模式,正在从以往的“团聚”为主向“小聚”模式转变的东风——同样得益于此的,其实还有火锅赛道,但面条品类的门槛相对要更低一些…

  纵观整个消费市场不难发现,随着疫情不断反复,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趋向理性,也越来越追求更加极致的性价比,与此同时,还尽量减少聚餐和约会,以降低生活成本——尤其是以往大城市生活的精致白领用户们。

  而他们正是和府捞面的主要用户群体。由于定位高端人群,和府捞面的门店主要开在MALL卖场里,由此才能主打在书房里面高大上地吃面,并支撑起客单价人均50左右的消费。

  以和府捞面主打招牌特色酸汤雪花肥牛面为例,后者售价38元一碗,番茄汤猪软骨面则是39元一碗,点一碗面再加两个小食,轻轻松松就超过半百,而同样的价格,可以在普通的面馆点上3碗面。

  因此,尽管和府捞面有着养生概念加持,但在其高客单价首先隔绝了普通人的前提下,随着中产阶级白领们收入下滑、支出缩减,和府捞面必然也会受到更深层次地波及——大多数人偶尔吃一次品尝一下还可以,但想要成为老顾客,自己的口袋恐怕就不允许。

  面食这一品类自古有之,与“粥、粉、饭”,并称为是中国饮食界“四大发明”,无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并且市场非常成熟,几乎无需对用户进行再教育——据中研网数据显示,我国米面制主食产业空间在10000亿元左右,几乎10倍于新式茶饮市场、30倍于“气泡+”行业的规模。

  同时,面食属于对厨师依赖较低、易于标准化的品类。汤底与面条的配方,如能配合供应链打造,能够保障出品稳定。

  事实上,无论是捞面品类的和府捞面、文章捞面,拉面领域的陈香贵、张拉拉,小面领域的遇见小面等等,工艺差别其实都不大,基本都是第三方加工下的标准化产品,这使得品牌能够规模化扩张,拥有从一家店迅速变成一百家店的能力。

  具体到和府捞面,其除了香菜和葱之外的其他所有,包括面条汤底酱汁菜心所有小吃乃至炒饭,都来自配送的冷冻产品,到店后只用加热拆包装盘即可。

  而和府捞面高调主打的草本汤底,实际上只有白汤和菌汤两种原料,通过加小包番茄酱和酸辣酱,可以分别调成番茄汤、酸辣汤。后期推出的炒饭系列也同样如此,客人点单后,再将餐包搁入微波炉加热,之后拆包装盘,洒上葱花,呈递至客人的面前。

  但过于标准化的面食,也往往容易闯入另外一个极端,相比起人工拉面、传统晒面等对消费者心智的吸引,和府捞面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的标准化模式,在挑剔的食客眼里会显得不够“风味”,再叠加相对高企的价格,不仅对用户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挑战面食品牌消费的传统逻辑。

  在此之前,也曾有走标准化路线、高客单价的面馆品牌折戟沉沙——2007年,味千(中国)在香港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连锁餐饮企业。彼时的味千拉面,在国内遍地开花,股价曾达到最高价18港元,市值近200亿港元。

  但好景不长,2011年,主打“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的味千拉面,被曝出所谓纯猪骨熬制的汤底其实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骨汤门事件”的爆发,从根本上斩断了味千在业内的持续发展,良好口碑转瞬全无,日式骨汤的“滤镜”被彻底粉碎,味千从此一蹶不振。

  味千最火爆的那些年,人们对日式文化还带有一种神秘感,这种“滤镜下的光环”渐渐变弱,同时,伴随“国潮”文化崛起,新一代年轻消费主力,早已转移了注意力。

  而现在,和府捞面乘着国潮的东风还能飞上一阵子,但长期来看,同样走标准化和高客单价路线的和府捞面,谁又说得清能火多久呢?

  目前看来,和府捞面也意图同其它餐饮品牌一样,通过拓展品类、多子品牌的打法,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和府集团下有近500条商标信息,以餐饮为主,包括面馆、烧菜馆和火锅等。2020年9月,和府系门店“财神面”在广州开业,整体调性、选址和点单方式都与和府捞面一致,人均价格也在50元上下,但可能由于过于贴近主品牌,财神面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销量,都难谈亮眼。

  与此同时,和府集团在和府捞面门店还推出了小火锅产品,大多为两人份,单价在98-168元之间。后来,和府捞面又开设了“和府小面小酒”“和府财神小排档”——短期内如此着急地密集推出新的品类和门店,不难猜测,和府捞面的盈利能力及市场热度可能没有其所描绘的那么优质。

  以和府小面小酒为例,其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就是通过酒这一媒介主打社交场景,迎合90后、95后乃至00后的需求,同时保有主品牌的“面食”优势。

  但从饮食习惯的角度,小面小酒的定位又是不清晰的:如果主打的是面,那么和府小面小酒无非又是一家和府捞面的影分身,无法与主品牌拉开差距;如果是主打酒的话,可去面馆喝酒可能并不符合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逻辑,向海伦斯模式或是“大排档”模式发育可能是唯二选择,但真要如此的话,也就意味着要在产品价格、驻场表演以及场所设计和合作方资源等方面重新进行梳理与构建,这对于初期只是把部分和府捞面门店硬改为和府小面小酒门店的和府集团而言,显然还有很长的迭代与摸索空间。

  但和府捞面的竞争对手们会给它足够的时间吗?看上去估计够悬,要知道,除了面馆赛道本身的势力角逐之外,在连锁餐饮上市潮大爆发的大背景下,乡村基、杨国福、老乡鸡等待连锁快餐品牌也都在排队上市的道路上,旗下同样不乏粉面等品类餐食,比如老乡鸡就推出了鸡汤米线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最重要的是,其实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沉迷于面馆的故事,本质上他们想要投出来的,还是中式快餐中的“肯德基”“麦当劳”。

Copyright © 2014-2022 半岛体育(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10405号